提案挨轟矮化主權! 陳永康:海洋法公約並無「內海化」一詞

2025/06/13 | 湯道哲 綜合報導

  • 政治新聞

(圖/國民黨 提供)

國民黨立委陳永康去年5月提案修法,將禁限制水域公告,從國防部改由海委會公告,且定義兩岸關係為國共內戰尚未終結狀態,但近日遭多個民團痛批是意圖形塑「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」的法律框架;陳永康今(13)日回應,在國際法當中只有「內水」與「國際水域」,建議先把1982年《海洋法公約》的定義釐清,再引述條款比較,而不是用個人的感受。

陳永康等18人去年5月提出修法,指《兩岸條例》規定之禁限海域,與中國部分實際治理水域重疊,為保障爭議水域周邊民眾權益而提案修正;經民連昨日與多個罷團痛批,該修法是意圖形塑「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」的法律框架。綠委王定宇也表示,主權不能淡化讓渡,我國主權範圍、禁限制水域,不應經中共接受,兩岸定義為內戰關係,也恐讓國人失去國際援助。

對於外界質疑,陳永康今日受訪表示,所謂「禁限制水域」與國家的「領海」、「主權」,是完全不同的議題,不應混為一談。解嚴後,外離島是由海巡署負責的「執法」任務,而不是國防部的「衛疆」任務,有不同政黨的同仁提出看法,他認為是較狹義的解讀,因為《國際法》當中,只有「內水」和「國際水域」,並無所謂「內海化」。

陳永康指出,在1982年《海洋法公約》中,僅有「internal waters」(內水)與「international waters」(國際水域)的區別,並無所謂的「內海化」,建議關心此議題的人,應回頭完整理解該公約的定義與條文,而不是用個人感受來判斷,「我們國家不缺法律專家,但在國際法、尤其是《海洋法公約》這一塊,大家應該加強認識」。

陳永康說明,提案的第一個目的是希望尊重行政院的組織架構,透過跨部會協商來妥善處理禁限制水域的規劃與執行,「至於行政院是否採納,關鍵在於能否有效降低兩岸衝突的風險」;提出條例修法後促成大家討論,這是好現象,但不能指稱他傾向某一方,替對方找理由,變成說是「內海化」,這是不對的。

陳永康也多次肯定海巡第一線執法的辛勞,認為海巡在執法過程中,以小船面對對岸大型漁船的壓力,仍能堅守我方立場,非常令人敬佩;但他也指出,「在禁限制水域裡,國軍並不能夠涉及這部分的權力」,國軍不能在執法過程中直接介入,因此希望在這部份可進一步溝通 ,希望大家能理解任務移交的主要目的,並共同努力。

陳永康指出,內政部公布的領海基線,並無涵蓋所有外離島,但有一點很重要,太平島未公布領海基線,黃岩島則有;黃岩島又叫做民主礁,在菲律賓西邊,但是當中、菲在那相互較勁、爭取黃岩島主權時,我方卻沒有發言,這才是對我國主權的真正漠視。他強調,各界應看看《海洋法公約》原文,現行所有《海洋法》相關法規都從該公約引述,當中並無「內海」一詞。

相關閱讀

台灣未列川普關稅名單 黃國昌批黑箱談判:連最基礎資訊都沒有

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將於明日到期,美國總統川普7日公布14國最新關稅稅率,日本、南韓被課徵25%,寮國及緬甸被課徵40%為最高,皆於8/1起上路,首波名單未列台灣;對此,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(8)日批評,對外經貿的談判,公民社會、國會應有前中期的參與跟監督,但在野黨連最基礎的資訊都沒有,在目前黑箱談判下,毫無評論基礎。

>>MORE

專訪/張廖萬堅遭爆攜妻出訪稱自費 康仁俊點這兩回應不妥

教育部政次張廖萬堅遭爆公務行程出國,卻攜妻子同行,並享受通關禮遇、搭乘使館公務車,張廖則回應稱,除了自己的公務機票,其他費用都自掏腰包,不過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說,社會觀感不佳該檢討,引發討論;資深媒體人康仁俊今(8)日在《震傳媒》網路節目《新聞!給問嗎?》專訪資深媒體人陳敏鳳時表示,張廖回應「太太沒去過帛琉」、「可以順便幫忙翻譯」,這會被外界放大檢視,「吳思瑤回應的出發點,就是行政部門不能再被抓到更多東西。」

>>MORE

專訪/大罷免降溫?陳敏鳳直言轉「悶熱」:民眾以低調方式宣傳

大罷免首波投票倒數18天,罷免、反罷雙方皆大辦活動摧投票率,但傳出因總統賴清德十講、社會案件,造成罷免支持度萎縮;資深媒體人陳敏鳳今(8)日在《震傳媒》網路節目《新聞!給問嗎?》接受資深媒體人康仁俊專訪時分析,現在社會上對罷免是一種「悶熱」,挺罷民眾以很低調的方式進行宣傳,而藍白這麼大動作,就跟426遊行一樣,反造成罷免連署往上衝。

>>MORE